Dzwebs.Net

撰写电脑技术杂文十余年

2008年影响IT领域的四大热门技术

Admin | 2007-12-25 19:16:55 | 被阅次数 | 7574

温馨提示!

如果未能解决您的问题,请点击搜索;登陆可复制文章,点击登陆
        1、下一代显示技术

  OLED(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器)、SED(表面传导电子发射显示,属于发射场显示)是被称为继LCD之后理想的显示技术。OLED是一种基于自发光有机发光材料的显示技术,具有轻薄、可挠曲、自发光、高画质、省电等优点。其显示原理是通过在有机材料两端施加电压,使电子和带正电原子在材料层汇合而激发有机材料发光。OLED的基础专利主要为柯达公司所有。

  SED 同CRT显示器的工作原理类似,通过阴极发射电子撞击屏幕发光。不同的是CRT显示器是通过单组发射枪扫描完成显示,而SED是将数目众多的微型电子枪(电子源)集成到显示板上,以点对点的方式完成显示。SED技术主要掌握在佳能和东芝手中。

  随着技术的不断演进以及生产工艺的不断改进,尤其是AMOLED(主动矩阵OLED)技术的突破,使大屏幕OLED量产成为可能。目前,OLED显示器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厂商的认可。

  从目前已经发布的资料看,OLED初期的突破口主要在两个方向上,一是手机等移动产品,一是平板电视领域。在显示器领域虽然也有相应的产品,但短期内还不会与LCD显示器短兵相接。佳能和东芝早已推出基于SED显示技术和的电视产品样机,并制定了相应的量产计划,但由于成本以及售价问题的困扰,计划一直被推迟,目前这个时间表已经被推迟到08年。

  新一代显示技术将在08年实现产业化并集体亮相市场,从目前的资料看,OLED主要是在中、小屏幕显示领域、SED主要针对大屏幕显示。由于上市初期面临市场导入、生产工艺改进等问题,产品售价会比较高,但这并不会妨碍它们称为显示市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。

  2、并行运算

  提及并行计算,很多人很自然的就把它同超级计算机、服务器集群或者是HPC联系起来。的确如此,并行计算在这些领域已经广泛应用,但伴随X86平台多核时代的开启,一个普遍的并行计算时代已经来临。并行计算的基本思想是将程序或者应用分解成若干部分,每个部分单独处理执行,通过这种方式来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。这种情况下,软件的设计是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。

  多核时代,处理器提升性能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,即由原来的以提升频率为主转为增加处理器核心为主的方式,实际上就是将并行的思想迁移到PC平台上。但这种改变使得目前的PC市场有些尴尬——由硬件厂商主导的多核时代已经开启,但大多数软件并不能利用多核的优势,整个系统的性能还不能充分发挥。在以提升频率为主的时代,软件不需要进行太多的修正就可以充分利用处理器性能提升的优势。但在多核心时代,处理器性能的提升并不能直接提高软件的执行效率,也就是说,软件的设计不改进就无法充分利用处理器的性能。

  为了应付即将开启的多核时代,微软组织了多个小组进行研发,试图重新编写微软的软件,以使它们能够与多核处理器相匹配。微软相信,并行软件的问世将会使整个计算工业发生根本性的转变。英特尔、AMD这些硬件厂商在并行软件研究方面并不比软件厂商落后,由于急于表现多核处理器的优越性,它们表现得更加积极。在并行处理的软件方面,英特尔有专门的技术研发工程师,还有一个专门的软件与解决方案部门(SSG),同时还向不同的计算类型提供不同的开发工具。而一些游戏厂商已经发现多核处理的优越性,开始着手开发能够充分发挥多核心系统性能的游戏。但整体看,软件业目前还没有为多核心时代做好准备,并行时代才刚刚开始。

  3、云计算

  简单地说,云计算是指基于互联网运行模式的下一代计算平台,它是一个能够提供动态资源池、虚拟化和高可用性的计算平台,其原理是通过使计算分布在大量的分布式计算机上,而非本地计算机或远程服务器中,为企业的数据中心提供一个类似互联网的计算环境,使得企业能够将资源切换到需要的应用上,根据需求访问计算机和存储系统。

  谷歌、雅虎、百度等搜索引擎就是云计算初期的产品,用户的搜索请求经过互联网发送到谷歌等公司的大型服务器集群上,完成之后再返回用户桌面,这就是一个典型的云计算应用。亚马逊推出的弹性计算则是另外一种形式的云计算服务,它可以让小型企业按照自己的需要购买亚马逊数据中心的处理能力,将计算能力像水、电、煤气一样销售,用户可以非常直观的按需购买。Sun也在前不久推出了移动数据中心——Sun Black Box,一个装满服务器的集装箱,这也是云计算服务的具体体现,Sun认为,未来PC、手持设备、iPod等无数终端设备都将简单地接入到在线应用,而云计算正是处理这些应用的理想手段。

  今年年底,IBM宣布推出蓝云计划,它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云计算。通过将Tivoli、DB2、WebSphere与硬件产品集成,能够为企业架设一个分布的、可全球访问的资源结构,使得数据中心在类似互联网的环境下运行计算。云计算展现的是一个全新的计算模式,技术、硬件、甚至是系统都变得不重要了,用户只要细心挑选应用以及相应的计算能力就行了。当然,这一技术才刚刚起步,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。

  4、蓝光DVD

  蓝光或蓝光盘是指通过蓝色激光读写数据的技术,蓝光也因此得名。不同于传统DVD所采用的红色激光(650nm),蓝光光驱应用波长更短的蓝色激光(405nm)读写数据,能够在盘片上存储更多的信息(可以达到5倍以上)。目前,在蓝光领域存在着两个完全不兼容的标准:蓝光标准(SONY、松下为主)和HD-DVD标准(东芝、NEC为主),正是标准的不统一导致蓝光技术的推进一直步履艰难。

  从技术角度看,两种标准各有各的优势,蓝光技术在盘面容量以及防止盗版方面有优势,但由于与目前的DVD规格不兼容,研发以及生产成本相对较高,不利于产品的平滑过渡;HD-DVD能够兼容目前的DVD规格,生产以及产品过渡会相对顺利,但在容量以及防盗版方面不如蓝光。

  为了争夺蓝光时代的领导权,双方互不相让,经过几年的较量之后,仍是不分伯仲。在究竟谁取得了影视界支持的问题上,双方经历了旷日持久的口水战。在取得销售数字领先的问题上双方更是各出奇招,互不相让。首先是SONY在PS3上捆绑销售蓝光光驱,此举虽然带来了蓝光销量的增长,但也付出了相当的代价,增加一部蓝光光驱,使PS3的售价几近翻番,引来怨声一片,但SONY是顾不了那么多了。看着蓝光销量猛增,东芝也坐不住了,宣布明年推出的笔记本产品将全部装备HD-DVD光驱。

  不仅如此,双方的合作伙伴也都扛起武器赶赴战场。目前在中国市场已经可以看到BENQ以及华硕等公司的蓝光光驱,而预装蓝光光驱的电脑产品也早已上市,为蓝光阵营助威。微软在X-BOX游戏机上将HD-DVD光驱作为可选组建进行销售,以图HD-DVD的数字更漂亮些。

  今年9月7日,CH-DVD正式对外公布,并宣布中国高清光盘产业联盟正式成立。虽然号称是中国自有知识产权的标准,CH-DVD只能算是HD-DVD标准的改良版,大部分技术仍然采用HD-DVD,只是在数据调试方式以及音视频编码格式上做了些改动。东芝显然是把CH-DVD标准算作自己联盟的一方了(实际上也确实如此),表示会在国内推出CH-DVD以及HD-DVD两种规格的产品,而且会首先推出CH-DVD的产品。

  目前,无论是蓝光还是HD-DVD,均有相当数量的市场保有量,两方无论是谁胜谁败都会波及用户。会不会有中间线路出现,那就要看08年了。

  5、3G

  3G是指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,是指能够提供更高带宽,从而将通信与互联网更紧密结合的通信系统。W-CDMA、CDMA2000、TD-SCDMA、WiMax是国际电信联盟(ITU)通过的4大主流无线接口标准。

  W-CDMA为宽频分码多重存取,其支持者主要是以GSM系统为主的欧洲厂商,日系厂商也或多或少参与其中,包括爱立信、阿尔卡特、诺基亚、朗讯、北电、NTT、富士通、夏普等厂商。W-CDMA系统的优势是能够架设在现有的GSM网络上,对于系统提供商而言可以较轻易地过渡。

  CDMA2000由美国高通北美公司为主导提出,摩托罗拉、朗讯和后来加入的韩国三星都有参与,韩国现在成为该标准的主导者。CDMA2000是从窄频CDMA 数字标准衍生出来的,可以从原有的CDMA结构直接升级到3G,建设成本低廉。

  TD-SCDMA标准是我国独自制定的3G标准,该标准将智能无线、同步CDMA和软件无线电等当今国际领先技术融于其中,在频谱利用率、业务支持灵活性、频率灵活性及成本等方面有独特优势。由于中国的庞大的市场,该标准受到各大主要电信设备厂商的重视,全球主流设备厂商都宣布可以支持TD-SCDMA标准。

  WiMAX在今年10月才成为3G标准,它是IEEE 802.16标准系列的总称,到目前为止包括802.16、802.16a、802.16c、802.16d、802.16e、802.16f和802.16g共七个标准,基本上可以分为固定WiMAX和移动WiMAX两大类。虽然移动WiMAX一直致力于增加在移动通信领域里的话语权,但WiMAX在3G领域还是个新手,产业运营还很不成熟。这次WiMAX搭乘3G末班车,主要目的还是瞄准将来的4G。

  3G是一个被争论多年的话题,如果有时间,电信企业如何重组、3G网络如何搭建等问题会不会继续讨论不得而知。伴随奥运的临近,TD-SCDMA组网也不是什么秘密。08年,围绕3G的设备、终端、应用等领域一定会有一场血淋淋的厮杀。

网络转载…


该杂文来自: 最新技术

上一篇:影响IT人员未来发展的五个IT新技术方向

下一篇:Visual Studio 2008 十大新功能

网站备案号:

网站备案号:滇ICP备11001339号-7

版权属性:

Copyright 2007-2021-forever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.

联系方式:

Email:dzwebs@126.com QQ:83539231 访问统计